跳到主文
部落格全站分類:視聽娛樂
台灣本地產生的民謠雖多,但其中有相當的部份
是屬於閩南地區的古老民歌,隨著先民流傳到台灣,
如「五更鼓」、「草螟弄雞公」、「天黑黑」、
及「牛犁歌」等。
以五更鼓的歌詞和曲調來分析,
它幾乎和明清時期即流傳在大陸的民歌「孟姜女」相同。
一.曲調分析如下:
相同之處:均為五聲微調式。
均為十六節a.b.c.b'一段體的曲調結構。
一、二、三句的旋律動向均司,
第四句的開頭或宮或羽,稍有差異,
但均經過「商」音,再往後發展。
相異之處:
音域從8度到11度各有不同,最大差異在第14小節的變化。
「孟姜女」及「五更鼓調」的旋律、節奏較簡樸,
而演化成歌仔戲曲牌時,則常有十六音符切分音出現,旋律婉約。
二.歌詞分析如下:
「五更鼓」的歌詞是典型「七字仔」體製。
在台灣除了戲劇使用時填上符合劇情的歌詞外,
餘均採用相同歌詞。
「五更鼓」與「孟姜女」雖同屬七言四句,
但「五更鼓」句句押韻,而「孟姜女」較不重韻腳。
「五更鼓」以五更為結構;
而「孟姜女」則以四季或十二月令為歌詞結構。
由上述分析可知,大陸的「孟姜女」
與台灣的「五更鼓」其文字結構、型態相類似。
而台灣「五更鼓」又以「四句聯」
(四句全押韻的七字體製)
,是昔時台灣福佬人慣用的歌詞形式,先民將它移植到台灣來,
並在台灣生根繁衍,旋律漸由簡潔樸實而變成
以十六分音符切分音來表現婉約之形態,
音域增廣了,亦增加變宮之音。
來聽歌吧!!
台灣傳唱的五更鼓
五更鼓也成為了傳統歌仔戲裡的常用曲牌
那孟姜女呢?是這樣唱的
這是如泣如訴的改編曲夜裡聽還真有感覺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hcYBhdS3K4
tp://tw.myblog.yahoo.com/jw!Uxhz.fyfGRksE.X2Tz8UPPlf/article?mid=1566
悠遊蓮田 景麗 的部落格
悠遊蓮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