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叫安靜,安靜的姿態是美的。
在安靜生命的眼中,一切外在的物質形式,
像風中的浮雲。
一個安靜的生命捨得丟下塵世間的一切,
譬如榮譽、恩寵、權勢、奢靡、繁華,
是他們因為捨得,所以淡泊,因為淡泊,所以安靜,
他們無意去抵制塵世的枯燥與貧乏,
只是想靜享內心的蓬勃與豐富。
許多睿智的老者,那些靜坐的人們,
祥和的姿態是多麼的美,
這姿態要么是來自命運磨難後的超然與豁達,
要么正真純淨無邪,
恰是因為這些,或平和、寧靜、恬淡、寵辱不動;
或純真、靈動、潔淨、不沾染一塵世俗,
於是便呈現給這個世界最美的姿態。
一顆躁動的心,無論幽居於深山,
還是隱沒在古剎, 都無法安靜下來。
正如一棵樹,紅塵中極細的風,物質世界極小的雨,
都會引起一樹枝柯的宕動、迷亂,
不論這棵樹是置身在庭院, 還是獨立於荒野。
所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搖的枝柯,
而是靜默的根系, 深藏在地下,
不為塵世的一切所蠱惑,只追求自身的簡單和豐富
喜歡這個詩意化的詞語,更是驚羨“安靜”這樣一種境界。
尤其欣賞周國平的散文集,讀他的《安靜》,
是用思考與哲理給一顆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靜的清泉。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和安靜,
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在的虛名 浮行的誘惑。
”正是這種對追求的執著讓人更深切地
感受到安靜的無比珍貴。
安靜是一種天然的存在,年齡長久的提煉和沈積,
讓其內心更為充盈,使其生命擺脫浮躁而逐漸趨於安靜。
也正是因為如此,
注定了安靜不是一種瞬間的偶得,
而是從最深的絕望中尋找最美麗的驚喜,
這是一種成熟人生的境界。
一種充滿樂趣的安靜,
讓我們不再會感到寂寞難耐,
因為這安靜,怎麼品味都別有情趣
它不是毫無變化的靜止,
儘管它常常逗留在某一風景的邊界上。
正如愛情確實應該在人間,在人的身邊人的心底,
如同那林中的溪水,點滴入耳,超凡脫俗,令人滿是憐惜。
安靜不是一瞬間的偶得,
安靜需要心靈的創造,不是嗎,
幸福、藝術、執著、平淡、
智慧、死亡、存在……
這些久違了的親切的話題,
處處遺留哲學和散文的痕跡。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
安靜, 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
豐富, 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追求那一份質樸平實又不失詩的光華,
品味暢達深邃、 滲透著哲學的智慧吧。
無論世界,無論我們生活的周圍變得
如何的喧囂與躁動,
哪裡又找不到一片安靜的角落呢?
關鍵還是我們自己願不願意去尋找,
或者說找到了又能否守住自己的這一份寧靜?
即使我們無法在現實中找到安靜,
至少我們還能保持一份心靈的恬淡,
還可以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園。
倘若這一方領地也終失守,
人生真的會充滿痛苦與無奈。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利益的驅動超越一切,
物質的誘惑淹沒精神的愉悅,
連學界也已成為喧鬧的名利場,
我們很難再聽到來自心靈本真的呼喚 ——
如此浮躁的社會裡,安靜就會顯出多麼的珍貴,
守住一份寧靜又是何等不易。
一川溪水,在月光下荡着清幽的光,
夜晚,山是安静的,水是安静的,
村庄也是安静的,在自然身上,
我们也能得到最厚重最原始的安静啊。
深夜,樂音悠悠,墨香裊裊,
跟隨書的主人去尋找那一份心靈的安靜,
去品味書中對人生、靈魂以及人性的感悟,
詩心款款,暗香盈滿心房, 真正的安靜,來自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