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禪】獨處,帶給你內心的富足

 

靈心絮語

 

獨處,可以使你的心如白雲一般輕盈,如明月一般亮澈,

可以轉化你的內心,可以轉化過去也可以轉化未來。

獨處,使你內心變得強大,能讓你懂得活在當下的美妙,

懂得如何更好地與他人與世界交流。獨處,

還能成為自己和他人的寧靜和快樂的源泉。

 

 

獨處,帶給你內心的富足---文/誠敬和國學經典

 

   曾經有人問過我:

“當你一個人的時候,會不會感到孤獨和寂寞?”

我回答說:“也許很多人都會害怕一個人的感覺,

因為那對他/她來說,意味着孤獨和寂寞。

但對於我而言,獨處恰恰是一種最好的享受。

”事實上確實如此,在許多黑暗時期,

這樣的獨處帶著我越過了無數的險灘暗流,

並且使我擁有一種內在的安詳。 

 

   在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裡,許多人心浮氣躁,

害怕孤獨,全然沒有靜靜獨處的耐心,

也許還有少數人能超然物外,享受獨處的美妙,

但這種人常常被視為性格怪異 的人,

甚至被認為神經不正常。

 

因為人們普遍認為,獨處就是離開了人群脫離了社會,

意味着孤獨和寂寞,有誰會願意忍受孤獨和寂寞呢?

這是人們在常識上犯下的 又一個錯誤。

之所以有這樣的混淆,

 

是因為許多人不能正確瞭解孤獨與獨處在本質上的不同。

孤獨,是因為內心感受不到來自他人的關愛,

缺乏溫暖的一種痛苦,是 被動接受的情緒;

而獨處,則是一種自覺屏息內心的浮燥,

讓自己有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是一種主動的選擇,

兩者之間有着天壤之別,其帶來的結果也是不一樣 的。 

 

獨 處,是一種能力,缺乏這種能力的人,

歸根到底是缺乏思考的內在需求。依稀記得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

“對無知的人,閒暇是一種死亡,是活着的墳墓。

”愛 默生也說過:“世上最艱鉅的任務是什麼?思考。

”思考從哪裡來?從獨處來,沒有獨處就不會有深刻的思考,

兩者密不可分。

這是一種性情,一種境界,一種意 願,

一種真實的美麗,

更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能力。 

 

兩千六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就曾經說過,獨處意味着生活在當下,

深入觀察正在發生的事物。看看我們如今的生活,

各種物質充足,應有盡有,比之前人過猶不 及,

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的人內心惶恐,忐忑不安?

 

是因為人們的眼裡只有外面世界的繁華熱鬧,

卻沒有耐心靜下心來學會獨處,

學會對事物的前因後果進行深入的 觀察,

沒有學會怎樣去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

 

許多人奉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

“我只能說這是一種愚痴邪見。

如果今天的麻醉真的能讓你得到解 脫,

為什麼還會繼續痛苦?明日的憂愁又當如何了斷? 

星空

   除了正常的工作學習之外,

人們多數時間習慣於沉浸在對過去的回憶或者是對未來的思慮中,

因為對過去種種有諸多的不滿或留戀,因為現在是如此地艱難,

所以 把注意力集中在未來,希望未來的處境會有改善,

此中又不禁要產生種種幻想和恐懼感,煩惱油然而生。

 

有些時候,由於過於關注將要發生的事情

,於是整夜地輾轉 反側,睡不着覺,對未來的擔憂和疑慮毀掉了現在,

而人們又做不到不去想它,因此未來有時又成為現在的阻礙。

回憶與憧憬,過去與未來互相交織,五味雜陳苦不 堪言。

 

到底是什麼打破了心中的平衡?

又是什麼驅使我們不斷地追憶過去,住在過去,被過去所淹沒? 

 

   一 種叫內結的東西束縛着我們,當心思凝成霜,

結成冰的時候。我們的所見、所聞、所嗅、所味、所觸、

所想,給心靈繫上了貪愛、嗔恨、驕慢、愚痴、成見、

執 着、猜疑、嫉妒和自私九種內部的使結,

它們能差使我們左右我們。

在這九種內結中,最根本的是愚痴。

 

愚痴就是缺乏覺照缺乏觀察,是所有內結的根本。

但常常最 先被提及的是貪愛,

當有人常常念叨“過去我的生活怎樣,

過去我的所愛怎樣“的時候,這樣思維,

他就被貪愛所束縛,有了貪愛就有了渴求,

這渴求的感覺就使他 執着於過去。 

 

   過去的陰影是真實的,這些陰影是我們心中的結,

它有時靜止地睡着,有時在我們心中猛然地產生強烈的晃動。

不論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內結存在於我們每一個

人的心識深處,影響着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認知和行為,

能夠令我們的思想、說話和行為出錯,而我們卻沒有意識到。

 

假如我們能靜下心來獨處,並學會內視——對你 的內心進行觀照,

我們將不會被捲進對過去的痛苦中,或者被對未來的思慮所吞沒。

當我們領會到心中的內結在暗中支配我們的時候,

就能看到過去實際上也存在於 現在之中,再回望過去時,

就能對過去有新的認識和理解,就不會被它所淹沒,

因為我們的雙腳能站穩在現在這一刻。 

 

   有 時候我們會覺得空虛、疲倦、不快樂和不滿足,在這些日子,

即使我們努力地接觸其他人和社會,也不會成功,

越是努力,就越是失敗。

 

這時候,我們需要暫時 停止頻繁的社交活動,

回來接觸自己,獨處一些時間,

對自己以及周圍所發生的事情進行深入的觀察。

 

當我們認識到一切過失皆由心起,就會亮起正念,

不讓貪念、 憤怒和妒忌所障蔽,就能轉化自己的內心,

轉化過去,更清晰地看待事物。 

 

   獨處的意思,並不是說讓自己的思維散亂,天馬行空地四處遊蕩。

何謂獨處?它的意義應該在於,對自我的省視中,

學會放下對過去的思憶,對未來的幻想,回歸 當下。

 

“過去事已滅,未來複未至。”要明白,

事實上過去和未來都是我們意識的產物,

由這些意識產生出來的幻象,時刻干擾着我們現在的生活。

如果我們不能真 正覺察,安住在當下,

即使我們生活在僻遠的莽林中,仍然算不上是真正的獨處。

 

如果我們能夠及時覺察,完全安住於當下,

即使生活在擁擠的市區,仍然可以說是 獨處。 

 

   獨 處,並不意味着拒絶世界和社會,

這是與世間萬事萬物乃至與自己更高層次的交流。

多數人會認為交流只是一種語言形式,其實不然。

 

當我們同藍天、白雲、綠 柳或者玫瑰進行交流的時候,

我們並沒有用語言來交流,而是體認和接受這些事物,

並感受它們所帶來的溫暖,從它們的存在中學到許多東西。

 

獨處的真正含義是, 讓自己生活在正念當中,

而不是要把自己同社會割裂開來,假如我們體悟了獨處的精妙,

就能更好地同他人和社會進行交流。 

 

   假如我們生活在沒有正念的生活中,

假如我們沉迷於過去或未來,

假如我們被貪、嗔、痴所左右,

我們就不可能真正地過好我們生命的每一分鐘。

我們將無法同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進行交流,

同自己沒有過很好的交流,

同其他人的關係將會變得越來越膚淺和貧乏。 

 

   學會獨處,就是學會如何生活在正念當中,

以正念來讓自己安住於當下。

給自己時間和空間,你可以從洗衣、拖地板、

清潔房間、沏茶、看書等等

一切你願意的事 情開始,每一件微小的事物都可以成為你的鏡子,

你可以從中看到自己的內心,並與自己作一次深入的交談。

當你遇見自己時,你會發現,現在種種的不堪,

是因為 對過去以及未來的執着,忽略了當下的美麗。 

 

   一個內心飽受過去與未來摧殘的人,

即使生活在富裕的環境中,也不會快樂。

倘若懂得放下過去,回到當下,安住於正念,內心世界將不再貧窮,

只會越來越富 足,充滿了喜悅、安詳、智慧和慈悲。

即使在你對面的人內心貧乏,你也能夠有效地幫助對方,

使別人有機會出離脆弱。

佛陀,是覺悟者,時刻安住在當下,輕鬆自 在,安穩不亂。

他的內心永遠是富足的——自在、快樂、富有智慧和慈悲。

無論是坐在靈鷲山的岩石上,還是在迦蘭陀竹林中,

或者是祗樹給孤獨園他曾經的茅柵 中,

永遠是那麼安詳、自足,默然少語。

 

   獨處,可以使你的心如白雲一般輕盈,如明月一般亮澈,

可以轉化你的內心,轉化過去也可以轉化未來,

使它們在你眼中不再那麼黑暗。獨處,使你內心變得強大,

能讓你懂得活在當下的美妙,懂得如何更好地與他人與世界交流。

獨處,還能成為自己和他人的寧靜和快樂的源泉。

 

 blog-悠遊蓮田-景麗-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悠遊蓮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